1.柔印的主要特點
若從印前處理和印刷原理上講,柔印有以下特點:
1)印前處理,柔印有其特殊性。如果按膠印或凹印那樣進行印前處理,將會出現以下故障:①顏色變淺,影響色彩的再現;②高光部位網點丟失,不能表現細微層次;③網點增大嚴重,影響層次和色彩的再現。
2)柔性版印刷基本原理是使用柔性印版,通過網紋傳墨輥傳遞油墨,將一定厚度的油墨層均勻地涂布在印版圖文部分,然后在壓印滾筒壓力的作用下,將圖文部分的油墨層轉移到承印物的表面,形成清晰的印刷圖文。因此柔印歸根結底是屬于凸印范疇,但其印版性能和油墨轉移過程又有其特殊性,特別是柔印的印版制作工藝環節多,裝版工藝性較差,誤差較大,即使能將印版滾筒的不同心度控制在0.015mm,雙面膠帶的厚度誤差為±0.015mm,上述三項誤差的總和就會明顯降低印版滾筒部件的總體精度,要實現油墨的良好轉移就要加大印刷壓力。而印刷壓力的增大又會加大柔版彈性印版的變形量,導致網點增大的加劇。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必須通過印前測試來進行必要的補償。
2.印前測試
1)制作與使用測試版
測試版也稱試驗版,即在正式制版之前柔性版制版商先為客戶制作一套測試用的印版上機試印,通過檢測試驗樣張,制版人員即可得到諸如合理的印刷壓力大小、印刷再現能力、油墨的主要性能參數,以及設備等各方面很多工藝信息,這些具有參考性信息則是制版的重要依據。
測試版上一般包括以下內容:①線條框,測試出印刷機所能印刷的最細線條;②文字塊,檢測印刷機所能印刷的最小文字大小;③網點標尺,檢測出印刷機所能再現網點的能力和網點的增大值。
制版前得到這些信息后,便可在分色處理時有針對性的進行補償,而且對于線條稿和網目調稿印前處理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具體而言,對于線條稿的處理只要注意測試版印刷樣張中所能印出的最小文字和最細線條范圍即可。要考慮到由于印刷壓力而導致的線條變粗進行適當補償(縮小),尤其要注意條形碼BWR(條寬縮小率)值的測定。單獨的細線和一組細線(如文字)對壓力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樣,單獨細線在壓力過大時會產生彎曲,所以盡可能保證其寬度不小于0.1mm。
對于網目調稿的處理而言,它是印前處理的核心部分,而且制版時要充分考慮到印刷網點增大(光學的及機械的網點增大)問題。光學的網點增大是一種光學現象,不可改變。而機械的網點增大與印刷機的性能及印刷工人的操作水平有關。測試版中有一項是測試機械的網點增大的,制作網目調版時要根據測試樣中的增大值做調整。當制作層次版印版時,應根據測試版試印的樣張上所測出的網點增大值進行補償。通過某一印刷條件下測試版試印所測出的數據繪制網點增大曲線,并據此作出相應的印前處理(壓縮)設計。
2)使用測試網紋輥
測試網紋輥也稱試驗網紋輥或模擬網紋輥,屬于柔印印前處理的內容之一。我們知道,網紋輥的網穴角度、網線數、網穴形狀及網穴深度和寬度,決定了網穴的體積,即網穴的載墨量。以激光雕刻陶瓷網紋輥為例,網紋輥和網線數一般為加網線數的4至5倍左右,網穴容積的選擇主要取決于印刷密度,刮墨類型和承印物的種類。由于在實際印刷中牽涉到油墨的質量和附著粘度以及承印材料的材質不同等諸因素,因此選用網線/網穴指標有一個較寬的范圍,只能多次選擇比較,最好的方法是采用測試網紋輥技術,快速準確地選擇最佳網線、網穴指標,以達到最佳的印刷效果。
那么我們如何使用測試網紋輥呢?制版廠在測試之前選用的模擬網紋輥,其主要技術參數應根據原稿類型、印機類型、承印材料性能及傳墨量大小等因素確定,這種網紋輥是作為測試版試印時配套使用的。在網紋輥用戶未提供具體的網紋輥技術參數的時候,制作單位根據主要要求先制作一套測試用的網紋輥上機試印,然后再確定主要技術參數進行雕刻。
3.印前預補償處理
- 印版伸長變形補償;
① 在原稿設計時,根據測得的印版伸長率,在原稿的變向尺寸中減去相應值;
② 采用電腦制版,只需在設計完墨稿分色前,給一個單向縮放指令;
③ 采用滾筒式的曬版方法,即曬制印版滾筒與印版滾筒尺寸相同。
- 網點擴大補償
- 補漏白
解決此問題的辦法就是將前景圖像外延,或將背景挖空內縮。補漏白處理的基本原則就是淺色入深色。這個也是可以在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中完成。
影響柔性版印刷產品質量的因素遠非印版變形、網點增大和補漏白三種,為了得到精美的印刷品,必須在每一步和每個工序中都進行嚴格控制。在印前預補償處理中,通過求取柔性版彎曲變形補償尺寸和繪制柔性版分色特性曲線,將減小變形尺寸和階調調整結合起來,再選擇合適的網點形狀、網線角度和線數,就可以將柔性版彎曲變形和網點增大控制在較小的范圍內,為獲得精美的柔性版印刷品做好前期準備。
總之,由于印刷環境中的干擾因素多,印前處理時一定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進行相關的印前測試和補償,使柔性版性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印刷要求,最終獲得滿意的印刷品,使柔印像發達國家那樣在印刷行業中成為增長最快的印刷方式。